l下簡稱自治區人民醫院),截至29日,該院在機器人手術領域、外科微創技術方面取得巨大突破,機器人外科微創手術突破千例。
據了解,2019年9月,自治區人民醫院在西北地區率先引進第四代達芬奇手術機器人,開啟了西北地區外科治療領域的新紀元。經過兩年時間,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在胃腸外科、泌尿外科、兒外科、肝膽胰外科、婦科、麻醉科、手術室等已成功開展千例手術,帶領該院外科手術向更加精準微創的新時代發展。
自治區人民醫院黨委副書記、院長楊毅寧說,達芬奇機器人手術的推廣及普及對于提升新疆外科治療水平,增強疑難重癥的救治能力,促進醫院高質量轉型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。今后我院將持續有效推動新疆精準醫學、微創醫學以及整體醫療服務水平的提升。各臨床科室要進一步開拓創新,充分利用好達芬奇機器人等高端設備的優勢,嚴格和精準把握手術適應證,選擇最適合患者的治療手段,讓患者安全、快速康復,進一步提升診治水平,提高醫療質量和醫療服務能,提升人民群眾看病就醫獲得感。
自治區人民醫院原副院長,現腹腔鏡、腹壁疝外科主任克力木·阿不都熱依木稱,通過兩年的使用,達芬奇手術機器人手術操作精確,術后恢復快,愈合更好等優勢。此外,達芬奇手術機器人手術,能以不同角度在靶器官周圍操作,能夠在有限狹窄空間工作,使術者在輕松工作環境工作,減少疲勞更集中精力,減少參加手術人員,提高效率,降低人力成本。
他說,兩年多的操作實例,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在新疆廣泛用于泌尿外科、普外科、胸外科、婦科、小兒外科、心外科和頭頸外科等。同時,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在操作過程中,減少手部顫動,機器人“內腕”較腹腔鏡更為靈活,
自治區人民醫院婦科主任醫師王琳表示,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在新疆開展兩年來,婦科一項完成376病例。她舉例說:“達芬奇手術機器人,有540度的一個轉圈,在手術當中機械臂它特別穩定,使用手術更加操作更加便捷。”
她說,自開展達芬奇智能化技術以來,讓腫瘤外科治療進入超精準時代。“機器人手術能夠立體的給我們呈現血管神經淋巴的解剖結構,使得我們在操作的時候能看到更細微的結構,更加精準的進行手術操作。減少出血,減少損傷。”此外,她的機械臂有540度的旋轉,醫生可以裸眼3D視覺下的全腔鏡“無管化”胸段氣管重建手術,甚至一般腔鏡手術達不到的病灶部位進行手術操作。”
王琳表示,達芬奇機器人賦予醫生一雙可自如旋轉540度、超級穩定的手、一雙能將圖像放大10至15倍、高清3D的眼睛,讓外科醫生在手術縫合時更加得心應手,患者的神經、血管更容易保護,讓醫生和患者實現了“共贏”。(完)